最近,美國前總統(tǒng)特朗普的名字又一次霸屏全球熱搜。不過這次不是因為競選集會,而是因為他的“關稅大冒險”玩脫了,在等了一晚上沒有接到來自中國的電話后,特朗普終于還是又上了一層樓,如今關稅累計已經(jīng)加到了145%。
中國賣家的成本暴漲,美國消費者的錢包被掏空,而特朗普的“關稅大棒”最終砸疼的,可能是美國人自己。
圖源:法新社
關稅戰(zhàn)升級:從“對等關稅”到125%的瘋狂
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就像一臺失控的過山車。
4月2日,他高調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10%“基準關稅”,并對中國、歐盟等主要經(jīng)濟體加征20%-34%的懲罰性關稅。但僅僅一周后,他又突然對中國輸美商品追加關稅至125%,同時對75個國家“網(wǎng)開一面”暫緩906。
這種朝令夕改的操作,連白宮內部都措手不及——彭博社透露,政策宣布前政府連具體稅率都沒敲定。
特朗普針對“對等關稅”講話 圖源:新華社
為什么特朗普如此執(zhí)著于關稅? 表面看是為了“振興美國制造業(yè)”,實則是四重算計:逼企業(yè)回流美國、填補財政窟窿、縮減貿易逆差、把關稅當談判籌碼。
但數(shù)據(jù)狠狠打了他的臉——202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反升至3610億美元,比特朗普2017年發(fā)動貿易戰(zhàn)前還高12%。
更諷刺的是,美國通脹因關稅再度反彈至3.5%,老百姓連雞蛋都快買不起了。
圖源:網(wǎng)絡
“漲價潮”席卷全球:跨境電商的生死時速
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最先砸向跨境賣家。以中國跨境電商為例:
巨星科技直接“硬剛”:新政次日宣布全線漲價,管理層直言“全行業(yè)很快跟進”。
安克創(chuàng)新玩起“隱形漲價”:減少促銷折扣、提高新品定價,同時將北美市場收入占比從60%壓到40%,全力開拓東南亞和拉美。
致歐科技則“乾坤大挪移”:把家具產(chǎn)能遷往越南,貼上“越南制造”標簽避稅,但特朗普早已盯上東南亞,要求嚴查原產(chǎn)地。
圖源:財聯(lián)社
美國本土企業(yè)也難逃厄運,家居品牌Simple Morden因關稅多支出4000萬美元,被迫裁員;沃爾瑪因中國供應鏈斷裂,80%電子產(chǎn)品貨架空空如也。亞馬遜上,垃圾桶漲價5%、浴室風扇漲11%、油漆膠帶漲17%,消費者瘋狂囤貨,社交媒體哀嚎:“工資沒漲,物價先瘋了!”
圖源:OKLAHOMA BUSINESS VOLCE
美國“反噬”現(xiàn)場:從華爾街到街頭的怒火
自從被扒出來對只有企鵝居住的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加了10%關稅后,大美麗現(xiàn)在對于他們的總統(tǒng)算是徹底無語了。說起來確實蠻搞笑的,企鵝也算是首批和人類打貿易戰(zhàn)的生物了......
圖源:網(wǎng)絡
特朗普或許沒想到,這場關稅戰(zhàn)最先崩盤的是美國自己。
股市崩了:納斯達克單周暴跌9%,蘋果、耐克股價跳水7%,高盛警告200萬零售崗位危在旦夕。
供應鏈斷了:越南服裝訂單因46%關稅流失,美國低收入群體面臨“衣櫥危機”;特斯拉上海工廠擴建暫停,蘋果供應鏈轉移成本激增30%。
老百姓怒了:50萬人上街抗議“阻止特朗普”,舉著“所有東西都在漲價”的標語,共和黨票倉州因威士忌、摩托車被歐盟報復性關稅而倒戈。
圖源:YouTube BBC News
更諷刺的是,中國這邊雖然也受影響,但內需市場撐住了基本盤,半導體、新能源產(chǎn)業(yè)反而逆勢增長,逼得美國企業(yè)偷偷繞道東南亞繼續(xù)買中國貨。
結語
說到底,特朗普的關稅大棒,就像掄起錘子砸自己的腳。全球化不是靠加稅就能逆轉的,企業(yè)要賺錢,消費者要便宜貨,供應鏈早就盤根錯節(jié),強行拆解只會讓所有人一起疼。這場鬧劇最后會怎么收場?沒人知道,但有一點很明確——當關稅戰(zhàn)變成一場“看誰先扛不住”的耐力賽時,先倒下的,很可能是那個揮棒子的人。
(注:本文信息均來自公開報道以及各平臺數(shù)據(jù),實際情況以官方信息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