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打破新品牌信任困局”?
“為什么我的產(chǎn)品在TikTok上沒人買?”
“投了廣告、找了達人,銷量還是沒起色?”
“新品牌如何在TikTok上快速建立信任感?”
如果你也有這些困惑,別急!
今天我們就拆解一個成功的品牌案例——徠芬(Laifen)。
看看這個成立僅四年的國貨品牌是如何在TikTok上從0到1,用3個“信任鉤子”讓用戶搶著下單,最終實現(xiàn)年銷售額突破30億的!
圖源:Laifen
01賬號矩陣:用分區(qū)運營精準觸達本地用戶
很多新品牌在TikTok上賣不動,往往是因為“水土不服”——
內(nèi)容太泛,沒有針對性,用戶看完無感。
而徠芬的解法是:建立區(qū)域化賬號矩陣,針對不同市場定制內(nèi)容,讓用戶覺得“這個品牌就是為我設計的”。
據(jù)了解,徠芬在TikTok上運營了12個不同地區(qū)的賬號,包括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美國、烏克蘭、印度尼西亞等。
每個賬號的內(nèi)容策略都不同,核心邏輯是:
通過本地化運營,得到更高的信任感,最終收獲更高的轉化率。
這種“分眾溝通”的策略,讓用戶一刷到視頻就覺得:“這產(chǎn)品就是為我量身定制的!”
信任感自然拉滿。
圖源:TikTok
02因地制宜:用痛點+解決方案說服用戶
光有賬號矩陣還不夠,內(nèi)容本身必須精準戳中用戶需求。
徠芬的做法是:根據(jù)不同市場的實際使用場景,定制化展示產(chǎn)品價值。
? 熱帶市場:
例如印尼高溫潮濕,@laifen_indonesia賬號內(nèi)的視頻便會重點展示吹風機如何快速吹干濕發(fā),避免因潮濕天氣導致頭發(fā)毛躁。
? 歐美市場:
歐美偏好極簡,@laifen_tech賬號則突出極簡設計與家居美學,把產(chǎn)品塑造成高端科技生活配件。
這種策略的核心在于:
不是硬推產(chǎn)品,而是先讓用戶意識到問題,再提供解決方案。
當用戶看到視頻后,會自然產(chǎn)生“這產(chǎn)品能解決我的問題”的信任感,下單意愿自然更強。
歐美賬號(上)印尼賬號(下)圖源:TikTok
03本土達人合作:用真實體驗打消用戶顧慮
新品牌最難的是什么?用戶怕踩雷!
“這產(chǎn)品真的像廣告說的那么好用嗎?”——這是大多數(shù)消費者的心理。
徠芬的解決方案是:大量合作本土中小型達人,用真實體驗建立信任。
像在印尼市場,徠芬就合作了125名本土達人,他們的視頻風格簡單直接:
不搞復雜劇情,直接展示產(chǎn)品使用過程。
不夸大功能,而是讓用戶看到真實效果。
徠芬關聯(lián)的部分印尼達人 圖源:Echotik
印尼達人@xxotamaraoxx 便是品牌的合作者之一,她在今年4月發(fā)布了一條吹風機實際使用視頻,全程無臺詞,只是展示如何快速吹干長發(fā)。
最終,這條視頻獲得了5.98萬次播放,評論區(qū)有大量用戶詢問購買方式!
為什么這種內(nèi)容有效?
? 真實感強:用戶更相信“普通人”的推薦,而不是品牌官方廣告。
? 本土化視角:本地達人更懂當?shù)赜脩舻耐袋c和語言習慣,溝通更自然。
圖源:TikTok
04總結:3個信任鉤子,讓新品牌在TikTok上快速破局
TikTok是一個“信任經(jīng)濟”平臺,用戶不會輕易為陌生品牌買單。
所以新品牌通過3個鉤子來建立信任感十分重要,總結就是:
1)賬號矩陣分區(qū)運營——讓用戶覺得“這品牌懂我”。
2)內(nèi)容本土化,直擊痛點——讓用戶覺得“這產(chǎn)品真的有用”。
3)本土達人真實帶貨——讓用戶覺得“別人用了都說好”。
如果你的品牌剛做TikTok收獲甚少,不妨就試試上述打法,或許下一個爆款就是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