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份文檔是億邦動力在2025年6月發(fā)布的關于第三方海外倉行業(yè)的分析報告,用通俗的話來說,主要講了這些內容:
首先,解釋了什么是第三方海外倉。簡單說就是建在國外的倉庫,幫跨境電商賣家存東西、打包、配送,還能處理退貨這些事兒。和平臺自己的倉庫(比如亞馬遜FBA)、企業(yè)自己建的倉庫不同,第三方海外倉更靈活,適合中小賣家。
然后,講了這個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過程。早期是留學生搞的“車庫倉”,很簡陋;后來跨境電商火了,專業(yè)的海外倉開始發(fā)展,服務越來越多樣;2020-2021年疫情期間,線上購物暴增,海外倉需求猛漲,價格飆升;2022-2023年又因為擴張?zhí)?,供大于求,很多小倉倒閉;2024年開始回暖,行業(yè)慢慢規(guī)范。
接著說為什么現(xiàn)在海外倉又火起來了。一是很多國家收緊了進口政策,直郵包裹要交更多稅,用海外倉能省錢;二是電商平臺(比如Temu、TikTok Shop)要求賣家在當?shù)貍湄?,不然不給流量;三是海運空運成本不穩(wěn)定,紅海局勢亂,用海外倉能穩(wěn)住物流;四是商家開始補庫存了,需要倉庫;五是國家政策支持建海外倉。
再看市場情況。北美是最大的市場,倉庫最多;歐洲、東南亞也在快速發(fā)展,東南亞尤其潛力大;拉美、中東這些地方倉庫還很少,有待開發(fā)。做海外倉的公司很多是小公司,大公司少,行業(yè)比較分散。賣家用海外倉主要是為了降成本、送得快、處理退貨方便,還有平臺逼著必須用。
服務方面,基礎的存、送業(yè)務已經很普遍,但商家還想要更多增值服務,比如修退貨、幫著賣庫存、定制包裝等,不過現(xiàn)在這些服務還不夠多,供需有點錯位。成本主要花在倉庫租金、人工、最后一公里配送上,大公司因為單量大,配送能拿到折扣,成本更低。
競爭方面,大公司在擴倉庫、搞自動化,小公司要么被淘汰,要么專注某類商品(比如大件家具)或某個地區(qū)活下去。和平臺自己的倉庫(比如FBA)既是合作又是競爭,平臺倉不夠用時,第三方倉能幫忙補位。
最后說資本和未來。大的海外倉公司更容易拿到投資,用來建更多倉庫、搞技術;小公司很難拿到錢,只能慢慢做。未來行業(yè)會越來越集中,大公司更強,小公司靠特色活;技術(比如機器人、智能系統(tǒng))會用得更多,服務也會更精細,不只是存東西,還會幫賣家做更多事,比如找客戶、管庫存。
總的來說,就是第三方海外倉越來越重要,行業(yè)在慢慢變好,大公司和有特色的小公司能活下來,以后會更專業(yè)、更智能。